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。从概念上讲,子宫腺肌病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理类型。它们在病因、病变部位、症状、治疗和预后方面有相似之处,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。经过临床会诊和检查,通常会有很好的区别。一旦出现上述疾病,应遵医嘱治疗。
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是常见的妇科疾病。该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子宫内膜活性组织移位,导致病变处子宫内膜增生,从而出现相应症状。那么应该如何区分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呢?下面我们就通过下面来了解一下。
1、病变范围不同。
患子宫内膜异位症时,子宫内膜可种植转移到肌层、卵巢、盆腔,甚至腹腔、胸腔等部位。子宫内膜增生时,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症状。子宫腺肌病是指活动期子宫内膜仅种植并转移到肌层,在肌层内形成肿块,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。
2.症状不一样。
子宫腺肌病发病时,患者表现为痛经、阴道出血、月经量增多,一般不伴有性疼痛。除了与子宫腺肌病相似的症状外,子宫内膜异位症还会引起腹痛、不孕、消化道出血、胸痛、性交疼痛等症状。
3.处理方法不一样。
因为这两种疾病都是由于活动期子宫内膜组织的种植和转移引起的,所以临床上它们的治疗方法是相似的。两者都可以用黄体酮抑制子宫内膜增生,从而缓解症状和疼痛。严重的子宫腺肌病可以通过子宫切除术治愈。然而,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因其转移部位较广而有其特殊性。比如子宫内膜转移到卵巢导致卵巢巧克力囊肿。当体积较大且出现局部压迫时,常手术切除卵巢进行治疗。
4.预后是不同的。
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一般不会在青春期前和绝经后发生。所以当患者到了更年期,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。另外,子宫腺肌病的恶性率很低,预后良好。但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率较高,据统计达到1.5%以上。
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在临床上一般很难治愈。两种疾病多见于30岁以上的育龄妇女。近年来,随着女性人工流产的日益普及,流产的发生率也越来越年轻化。有学者认为,这与医源性子宫内膜外伤植入有直接关系。当女性有流产史,出现痛经、月经量增多等异常症状时,应及时去医院就诊。